一次次创造辉煌!三峡集团上海院技术引领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海上筑梦阔步新征程
——三峡集团上海院技术引领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精彩回眸
亚洲第一座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上海院供图
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北起上海芦潮港,向南经东海杭州湾东北部至浙江省洋山深水港,宛如中国东海上一道亮丽的彩虹,在“东方巴黎”上海格外耀眼。站在东海大桥两侧,放眼望去,一台台逾百米高的海上巨型风机如同两排白色的追风战士在湛蓝的海面上列阵,蔚为壮观。这里是亚洲第一座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中国海上风电建设史从这里书写开来;也是在这里,擦亮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 “三峡集团”)旗下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海上风电”的闪耀名片,引领它与中国海上风电建设同步进入加速跑时代。
上海院成立于1954年,隶属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这个迎着新中国的曙光诞生的老牌设计院,从规划设计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起步,在行业内创造了多个首个、第一,为中国电力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上海院对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的探索实践,实现了中国海上风电从‘0’到‘1’的伟大突破,也踏出了从陆地风电向海上风电进发的坚实的第一步。”上海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武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上海院设计建成和规划在建的海上风电场规模超过800万千瓦,初步形成了‘1个唯一、7个第一’的海上风电产业格局,打造出了海上风电‘高端示范、创新引领’的特色品牌。”
从平原到高山,从陆地到海洋,从近海到深远海,追风逐浪的上海院人在广阔的神州海岸之间,从亚洲第一座海上风电场的傲然矗立,到北方第一座海上风电场的破冰而出,再到对漂浮式海上风电及海上风电EPC模式的大胆探索,一次又一次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历史,也书写下了中国海上风电的壮丽篇章。
筑梦远航 电从海上来
追本溯源中国海上风电的历史,把时间回拨至200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风电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省市开展10万千瓦以上选址规划”,次年,上海市首次将“东海大桥”和“奉贤”两个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址纳入规划。当时,国内海上风电还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工程地质和施工条件的差异,国外海上风电经验借鉴价值也十分有限。在欧洲等国际海上风电同行对中国是否能自主完成首个海上风电场勘测设计与建造的质疑声中,勇立时代潮头的上海院人劲擎时代风帆,一批以李健英、林毅峰等海上风电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海上风电探路者,以新时代奋斗者、破冰者的姿态和干劲,勇担攻坚中国海上风电技术“无人区”的时代使命,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海上风电场规划勘测设计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全球首创了软土地基群桩承台基础......最终,上海院人高质量设计建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第一个大型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据上海院新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光遒介绍,“2006年,海上风电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板块中正式列入议事日程,但进展缓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正式进入风力发电设计研究领域的上海院,以前瞻性的目光和敏锐的触角感知到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潜流,于2006年成立了新能源设计研究院,为上海院进军海上风电勘测设计领域做足了准备。”可以说,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的建成,不仅树立了中国海上风电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也奠定了上海院在我国海上风电勘测设计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确立了该院聚力发展“海上风电”的新坐标。
在上海院发展的历史坐标上,2013年12月25日注定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这一天,三峡集团与上海市国资委、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三方共同签订了联合改制重组协议,上海院正式划归为三峡集团子公司。
新能源是三峡集团的第二主业,海上风电是第二主业的战略核心,国家赋予了三峡集团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新使命,同时也给上海院海上风电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上海院新能源业务总监李健英告诉记者,上海院自搭乘上三峡集团这艘巨轮,紧跟集团海上风电的战略布局,开启了海上风电的“开挂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