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代表性企业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20日   发布人: 李晓庆

  上游代表企业

  1.国内制氢技术代表企业——华能集团、上海合既得

  1电解水制氢——华能集团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能”)是国务院批准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响应国家号召加紧布局氢能产业链。其中,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能院”)和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华能集团氢能源产业链企业,专注布局氢能源的制备、储运和加注领域。清能院和华能技术创新中心分别以117件和72件专利数,位列中国电解水制氢领域专利数量第1名和第3名,其专利数量占前10名专利申请总量的26.32%。两公司均进入到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前10名,展示出华能集团领先的技术实力。

  2化工原料制氢——上海合既得动氢机器有限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合既得动氢机器有限公司和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实际控制人均为向华。由化工原料制氢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析发现,两家公司分别以103件和76件专利数,位列中国化工原料制氢领域排名第1名和第6名。

  2.国内储运技术代表企业一富瑞特装

  由高压储运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入分析发现,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富氢能”)和张家港氢能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别以57件和56件相关专利位列国内高压储运领域的第5名和第6名。

  国富氢能成立于20166月,是国内最大的氢能装备制造企业之一。截止20216月,国富氢能为我国近60座加氢站提供了加氢成套装备,为近4000辆各类燃料电池其次配套氢瓶和车载供氢系统,市场占有率超40%。而张家港氢能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富瑞特装(股票代码: 300228) 子公司国富氢能与张家港政府和东南大学共同打造的“产、学、研”三位一体新能源创新研发平台。

  3.国内加注技术代表企业——上海氢枫能源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专业从事加氢站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瑞特装”)间接持有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38.7515%的股权,并且富瑞特装在可燃气体的储存和加注方面可以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由加注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析发现,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77件位列第2名。

  中游代表企业

  1.国内燃料电池龙头企业——新源动力

  新源动力成立于20014月,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堆模块、系统及相关测试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技术服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物化所”)持有14.239%新源动力的股权,而大连物化所在氢气制备、燃料动力电池的研发方面都居于排行榜前10位;其中在燃料动力电池的专利研发方面更是以919件专利排名第2。可见,在燃料动力电池的研发方面,大连物化所能够提供给新源动力诸多支持。而根据中游燃料动力电池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析发现,新源动力以381件专利排名第8位。

  2.国内电堆技术领先企业——上海神力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家重点培育、上海市各级政府重点支持的民营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发、电堆及系统测试为主。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32.0263%的股权,是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由中游燃料动力电池技术专利数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分析发现,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以375件专利申请排名第9位。

  下游代表企业

  1.国内氢能乘用车代表企业——武汉格罗夫

  武汉格罗夫是武汉资环院在2016年成立的氫能汽车整车项目,此前的资环院平台已经拥有泰歌、中极氢能源等多个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处于整车研发和生产环节的格罗夫对于资环院氢能板块起到了打入燃料电池整车市场的关键作用。自成立开始,格罗夫花费了将近5年的时间在全功率氢能动力系统、全新平台架构、创新能量管理系统、轻量化车身、整车VCU控制系统、热管理技术等核心领域构建了技术壁垒。

  2.国内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代表企业——亿华通

  亿华通成立于2012年,公司技术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技术探索阶段,第二阶段属于技术推广阶段,第三阶段属于批量商业化阶段。成立初期,亿华通通过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相继推出了氢燃料电池客车和有轨电车;2015年亿华通收购了上海神力有限公司,大大增加了自身在氢燃料电池上的技术研发实力,同年亿华通就推出了2款氢燃料电池物流车。2018年亿华通相关专利量开始明显上升,相继推出3款氢燃料电池客车和1款氢燃料电池发动机。2019年亿华通通过消化吸收上海神力的电堆技术,迎来了技术的井喷时期,分别于2019年研发出60KW国产燃料电池发动机,2020年研发出120KW燃料电池发动机。2019年至今的三年时间是亿华通专利申请的高峰期。